功效与作用 桅子的功效与作用:桅子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分为:生栀子,山栀仁,山桅皮,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栀子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桅子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等,栀子别名黄......
功效与作用
桅子的功效与作用:桅子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分为:生栀子,山栀仁,山桅皮,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栀子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桅子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等,栀子别名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木丹、鲜支、卮子、 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山桅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桅子的功效: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
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1、《纲目》:"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2、《本草备要》:"栀子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4、《本经》:"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5、《本草经集注》:"栀子解踯躅毒。"
6、《医学启源》:"栀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7、《药类法象》:"栀子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8、朱震亨:"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9、《别录》:"栀子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10、《药性论》:"栀子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11、《食疗本草》:"栀子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桅子的作用:
1、栀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2、栀子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3、栀子治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栀子治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5、栀子治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6、栀子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7、栀子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8、栀子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9、栀子治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10、栀子治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11、栀子治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12、栀子治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13、栀子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14、栀子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5、栀子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16、栀子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17、栀子治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18、栀子治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19、栀子治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0、栀子治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1、栀子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22、栀子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23、栀子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24、栀子治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25、栀子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26、栀子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27、栀子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28、栀子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29、栀子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30、栀子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31、栀子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栀子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忌服栀子。
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