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功效与作用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与根都可入药,黄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黄栀子有疗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发,目赤肿痛的作用,黄栀子用药禁忌是脾虚便......

功效与作用

黄栀子的功效
  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与根都可入药,黄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黄栀子有疗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发,目赤肿痛的作用,黄栀子用药禁忌是脾虚便溏者忌服黄栀子。
  
  名称:黄栀子
  别名:山枝子、大红栀
  来源: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
  制法:
  1、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2、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3、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5、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6、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皶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按,不可违也。《本草经疏》
  
黄栀子的作用
  1、黄栀子治湿热黄疸: 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2、黄栀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脑: 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3、黄栀子治伤寒身黄发热: 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栀子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4、黄栀子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 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5、黄栀子治妇人子肿湿多: 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6、黄栀子治赤白痢并血痢: 山栀子仁四七枚。锉, 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7、黄栀子治热水肿: 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8、黄栀子治肺风鼻赤酒: 老山栀为末, 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9、黄栀子治火疮未起: 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10、黄栀子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11、黄栀子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12、黄栀子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 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黄栀子治折伤肿痛: 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濒湖集简方》)
  14、黄栀子治尿淋,血淋, 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15、黄栀子治疮疡肿痛: 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 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16、黄栀子治鼻中衄血: 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17、黄栀子治火丹毒: 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8、黄栀子治烧伤: 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19、黄栀子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20、黄栀子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黄栀子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黄栀子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黄栀子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摘录《中国药典》
  
黄栀子用药禁忌
  1、脾虚便溏者忌服黄栀子。
  2、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黄栀子。《得配本草》
  3、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黄栀子。《本草汇言》

展开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

中药药用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