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姜-功效与作用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炮姜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炮姜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有治疗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的作用,炮姜用药禁忌是孕妇及阴虚有热......

功效与作用

炮姜的功效
  炮姜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炮姜由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炮姜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有治疗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的作用,炮姜用药禁忌是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名称:炮姜
  科属分类:姜科
  功效分类:温中止痛药;温经止血药
  性味:性味苦,涩,温。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药理作用: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制法:取净干姜,照烫法(附录Ⅱ D)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性状:该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禁忌: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摘录:《中国药典》。
  
炮姜的作用
  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1、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得配本草》
  2、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本草正》
  3、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医学入门》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历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且性味、功效各不相同。
  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生姜: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干姜与炮姜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
  炮姜与姜炭的区别: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炮姜用药禁忌
  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炮姜。

展开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

中药药用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