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元参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元参有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的作用,元参治口疮热肿:贝母3钱,元参3钱,甘草2钱,黄芩2钱,煎半杯,热漱徐咽。《四圣心源》......
功效与作用
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元参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元参有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的作用,元参治口疮热肿:贝母3钱,元参3钱,甘草2钱,黄芩2钱,煎半杯,热漱徐咽。《四圣心源》卷八。
1、元参泻火解毒:元参味兼苦而性寒,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泻火所以解毒(热毒)。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 黄芩、连翘等同用,治疗咽喉肿痛和 白喉有良效。
2、元参养阴清热:元参质润多液,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 麦冬、生地等同用,如 增液汤。
3、元参清热凉血:元参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 生地、丹皮等同用,如营血汤。
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食用方法
元参的食用方法:
元参用量:9——15克。
元参用药禁忌:元参恶干姜、茴香、山萸。元参反藜芦,勿犯铜铁。
元参红枣汤
功效:元参是降血压剂,能除炎症;红枣能利尿镇咳;此汤可长期代茶饮用。
材料:元参 2钱 、 红枣 20粒
做法:
1、将红枣洗净去核。
2、连同元参一起放入镬内,用清水4杯,以慢火煎至2杯。
3、熄火后搁置30分钟再饮用。
贝母元参汤
方剂主治:口疮热肿。
药物组成:贝母3钱,元参3钱,甘草2钱,黄芩2钱。
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漱徐咽。
处方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元参升麻散
功效:治发斑咽痛。
组成:元参、升麻、甘草。
归经:此足阳明少阴药也。
方义:
1、升麻:能入阳明,升阳而解毒。
2、元参:能入少阴,壮水以制火。
3、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上可利咽,而内可以散斑。
变化方:本方除元参,加犀角、射干、黄芩、人参,名阳毒升麻汤,治阳毒发斑,头项背痛,狂躁骂詈,咽肿吐血温服取汗。
生地元参鸭蛋汤
材料:生地30克、元参20克、鸭蛋两枚、冰糖20克。
做法:
1、用清水两碗浸泡生地、元参30分钟。
2、将鸭蛋洗净后与生地元参共煮,蛋熟后去壳,再放入生地元参汤内煮片刻,服时加冰糖调味,吃蛋饮汤。
犀角元参汤
方剂主治:发斑毒盛,心烦狂乱,咽痛。
药物组成:犀角、升麻、香附、黄芩、人参、元参、甘草。
用法用量:水煎,加大青服。
处方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元参解毒散
功效:主治衄血。
组成:元参 黄芩 栀仁(炒) 生地黄 荆芥 粉葛 桔梗 甘草
用法:水煎,加茅根汁,京墨水对服。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一。
元参化毒饮
功效:主治发热恶寒,头痛发斑,咽痛口渴,烦躁面赤,或腮颊红肿。
组成:元参24克 麦冬15克(去心) 桔梗9克 生甘草4.5克 连翘4.5克(去心) 升麻4.5克,荆芥穗4.5克 白僵蚕9克(炒)
用法:水煎服。
来源:《慈航集》卷下。
当归元参饮
功效:滋补肝肾之阴,以清余邪。主花翳白陷、凝脂翳转变而来,白睛淡赤,干涩不适,视物不真、青睛出现凹陷者。
处方:当归身9g,酒白芍6g,酒生地15g,玄参9g,牡丹皮6g,车前子9g,酒茺蔚子3g。
方义:方中当归身、酒白芍、酒生地、玄参、车前子滋补肝肾之阴;玄参且能降胃中浮游之火;生地甘寒滋阴,能使阴生而热退,牡丹皮清芬透达,能使热退而阴生,二味相须为用,其效更雄;酒茺蔚子祛瘀生新,能使低陷平起。
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元参解毒饮
功效:主治瘟疫专表失里,内毒化火,阴津被灼,舌如镜面,光赤无苔,口干心烦,身体瘦弱,脉象细数,邪毒人心者。
组成:玄参30克 麦冬24克 生甘草6克 花粉9克 天冬15克 冬瓜子9克 竹叶100片 灯心3克
用法:水煎服。
来源:《慈航集》卷下。
元参清肺饮
功效:主治肺痈咳吐脓血,痰多黄稠腥秽,胸脯胀满,上气喘急,发热者。
组成:玄参2.4克 银柴胡 陈皮桔梗 茯苓 地骨皮 麦冬各3克 薏苡仁6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槟榔0.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人童便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