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羌活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但羌活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羌活,羌活能治头痛无汗、风寒湿痹,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
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但羌活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羌活,羌活能治头痛无汗、风寒湿痹,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1、羌活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2、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医学启源》
3、羌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4、羌活治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 水煎服。 (《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5、羌活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 煎服。 (《医级》羌活汤)
6、羌活治太阳经头痛: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 为末,鼻内搐之。 (《玉机微义》)
7、羌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本草纲目》
8、羌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分。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9、羌活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羌活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羌活有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的作用。
食用方法
羌活的食用方法:
羌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羌活用药禁忌:羌活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羌活。
羌活酒1
主治:疗产后腹痛不止。
配方:羌活(切)四两。
制法:以酒二升,煮取一升。
用法:分服。
来源:《普济方》
羌活酒2
主治:偏风才得,冒闷不知人,手足亸戈,便速服此,神效。
配方: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芎 半两,大麻子仁(炒研)一合,黑豆(去尘土不捣)一合。
制法:上五味,内四味,粗捣筛,以黍米酒四升浸,夏月三日,秋冬七日。日满更煎十余沸,炒黑豆烟起,乘热倾于酒中,窨经小时净,绞去滓。
用法:每服二合至三合,日二夜一。
来源:《圣济总录》
羌活酒3
主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四肢强直,反张。
配方:羌活一两半,防风(去芦头)一两,黑豆每服一合。
制法:上诸药,前二味捣粗罗为末,以好酒五升,渍一宿。
用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烟出,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住,去滓,拗开口,分两度灌之。
说明:《医部全录》制法为“上三味口父咀,入酒内浸一宿,每服用黑豆(炒令熟)一合,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即住,去渣,分二服,灌之”。余同上。
来源:《太平圣惠方》
羌活酒4
主治:产后中风腹痛。
配方:羌活(去芦头锉)。
制法:上一味,以醇酒煎半两。
用法:候浓温服。
说明:可用羌活15克,用醇酒一杯煎约半杯(35毫升),候浓温服,主治同上。
来源:(圣济总录》
加味羌活散
主治:斑疹初出,憎寒壮热,头疼体痛,胸满不利者。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人参、茯苓、川芎、升麻、芍药、甘草
用法:上药用水加生姜煎服。
加减:斑盛者,加黄连。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桂心羌活丸
功效:主治脑风头痛久不愈。
处方: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麻黄(去根节)、白僵蚕(炒)、防风(去叉)、枳壳(去瓤,麸炒)、乌蛇(酒浸,去皮骨,炙)、苦参、酸枣仁(炒)、乌头(炮裂,去皮脐)、犀角(镑)、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龙骨、郁李仁(去皮,研)、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10丸,热酒送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五。
羌活茶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
材料:羌活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膏
方剂功效:截痫定泻。
方剂主治:小儿吐逆不止。
药物组成:羌活1两,独活(各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防风(蚕头者)1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1两,全蝎(炒)1两,水银1两,硫黄(同上项水银研令青色,各不见水银星为度)3钱。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膏。
用法用量:婴儿每服旋与黑豆大,2-3岁龙眼核大,5-7岁如龙眼大;薄荷汤化下。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家宝》。
羌活饮子1
方剂主治:中风失音不语。
药物组成:羌活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分(炙微赤,锉),荆沥1大盏,竹沥1大盏,生地黄汁1大盏。
制备方法:上锉细。
用法用量:以3味汁煎诸药至1大盏半,去滓,分温4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九。
羌活饮子2
功效:治风毒,上攻头面,发热颊赤,唇焦眼涩,鼻出热气,项背拘急,兼治肝元虚风等疾。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去苗)、前胡、细辛、白蒺藜(炒.去刺)、麦门冬(去心)、山药、紫苏叶、黄蓍(蜜炙)、升麻,各二钱;乌梅(去核)、枳壳(麸炒)、防风、蔓荆子、藁本(去土)、荆芥穗、甘草(炙)、桑皮(炙),各半两;乾葛,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薄荷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柤,食后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粥
功效:散寒解表,胜湿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肩臂肢节疼痛等。
组成:羌活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羌活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羌活饮
方剂主治:风冷痹,膝冷疼,颇觉无力。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1两半,防风(去叉)2两,五加皮(锉)1两,赤芍药2两,薏苡仁1两,羚羊角(镑)3分,槟榔1枚(鸡心者,焙),磁石(火煅,醋淬)5两。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羌活胜湿汤
主治: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组成: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川芎二分,酒洗、蔓荆子三分,碎、生姜三片
方解: 方中羌活、独活祛风湿,利关节;防风、藁本祛风除湿,发汗止痛;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治头风疼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胜湿之效。
用法:上(口父)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后温服,缓取微似汗。
歌诀:羌活胜湿羌独用,芎藁蔓荆草防风,寒湿在表头身重 ,发表祛湿效力雄。
加减: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1.5克;轻者,附子1.5克;重者,川乌1.5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黄芩羌活汤
方剂主治:眉棱骨痛,外挟风寒,内成郁热,有兼痰湿者。
药物组成:防风1钱半,羌活1钱半,黄芩1钱2分,甘草1钱2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来源:《会约》卷六。
羌活煎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风,兼内外俱虚。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桂(去粗皮)1分,独活(去芦头)1分,人参1分,白附子半两,干蝎(全者,炒)1钱,白僵蚕(炒)1钱,水银2钱,硫黄(研)2钱(1方无白僵蚕,有茯苓1分)。
制备方法:上十味,前八味为末,次熔硫黄成汁,次入水银为沙子,放冷细研,入众药末,用枣肉、蜜和成煎。
用法用量:每服1大豆许,煎防风汤化下;紫参人参汤亦得。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羌活汤1
功效:治寒风中,面青,遍身骨节俱冷,两手拘急,筋脉牵抽,手足不仁,厥冷,得暖气则舒展。
处方:羌活、独活、干姜(炮)、牛膝(酒浸、炒)、草豆蔻、桂心,各半两;细辛、藿香,各一分;吴茱萸(汤洗.炒)、陈皮(去白),各半两;乾蝎(炒)、半夏(汤洗),各一分;甘草(炙.四钱);川芎、白术,各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稍热,不拘时候,身暖并筋脉舒展则止。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汤2
功效:主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定。
组成:羌活(去芦)60克 附子(炮,去皮、脐) 秦艽(去芦) 桂心(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 川芎当归(去芦) 川牛膝(去芦,酒浸) 桃仁(去皮、尖,麸炒) 骨碎补 防风(去芦)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羌活汤3
功效: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
组成:炙甘草2.1克 泽泻9克 栝楼根(酒洗) 白茯苓 酒黄柏各15克 柴胡21克 防风 细黄芩(酒洗) 酒黄连 羌活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通口热服。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