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神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茯神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功效与作用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茯神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茯神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1、茯神治虚劳烦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别研)五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茯神汤)
2、茯神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别录》
3、茯神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4、茯神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药性论》
5、茯神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本草再新》
6、茯神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
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惟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茯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
食用方法
茯神的食用方法:
茯神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
茯神用药禁忌:肾虚小便不利或不禁、虚寒滑精者慎服。
赤茯神散
功效:主治心神恍惚,脉软涩数者。
组成:茯神2两(去木),人参1两半,黄耆3两(酒炒),琥珀3两,生地5两,赤芍1两半(醋炒),桂心1两半,龙齿2两(煅),辰砂1两半。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方义:产后气阴两亏,不能化血,而血滞心包,故心神失措,恍惚不定。赤茯神利血分以安神,生地黄壮肾水以定志,人参扶元补气,黄耆益卫补中,琥珀安神散瘀,赤芍泻滞化血,桂心温营血以扶阳,龙齿安魂魄以宁神,辰砂镇心以安神明。为散,水煎,使气阴并旺,则滞血自化,而心包肃清,神明焕发,何恍惚之不愈哉。
出处:《医略六书》卷三十。
茯神丹
功效:主治小便白浊,梦遗漏精,日久不愈。
组成:朱砂半两(光明成颗块者),猪心1枚。
制法:上将朱砂入在猪心内,却用麻皮缚定,汤煮1伏时取出,将朱砂细研,不用猪心,别研茯神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丸,空心、食前煎人参酸枣仁汤送下。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九。
大枣茯神粥
功效:本方具有健脾养心、安神益智的作用。
材料:大枣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
制法:用水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药液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服食。
茯神膏
功效:主治小儿惊风。
组成:蝎梢半两,茯神半两,白僵蚕1两,朱砂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膏。
用法:每服1皂子大,煎金银薄荷汤化下。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郑愈方。
茯神丸
功效: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发则狂眩。
处方:菖蒲(二分) 远志(去心 二分) 茯苓(二分) 人参(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六七十丸,食后白汤下,日三。
注意:忌酢物羊肉饧。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茯神饮
功效:主治心虚不得睡,多不食。
处方:茯神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甘草1两半(炙),生姜2两,酸枣仁1升。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1斗,煮取2升,去滓,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酢物。
来源:《外台》卷十七引《延年》
茯神散1
功效:治诸风恍惚,心神烦乱,志意不安,或卧惊恐。
处方:茯神(一两) 石膏(研.二两) 龙齿(二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黄蓍(一两) 甘草(炙.半两) 石菖蒲(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防风(三分) 远志(去心.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 羚羊角屑(一两)
用法: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茯神散2
方剂功效:小儿疳积针后,宣腹压惊。
药物组成:茯神半两,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代赭(细研)1分,钩藤1分,川大黄(锉碎,微炒)1分。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4分,去滓放温,渐渐服之。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八三。
茯神散3
功效:主治中风,舌强语涩。
组成:茯神心(炒)30克 薄荷(焙)60克 蝎梢(去毒)0.6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3——6克,温酒调下,
来源:《卫生宝鉴》卷八。
茯神散4
方剂主治:历节风,手脚曲戾,疼痛,心神闷乱。
药物组成:茯神1两,防风1两(去芦头),当归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两(炙微赤,锉),芎藭1两,独活1两,远志1两(去心),丹参1两,桂心1两,酸枣仁1两(微炒)。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茯神散5
方剂主治:因惊语言颠错,不能服温药。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1两,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1两,白茯苓(去皮)1两,桔梗(炒)1两,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1两,人参(去芦)1两。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2钱,水1盏,加灯心、大枣,同煎至7分,不拘时候服。
处方来源:《本事》卷二。
茯神补心汤
方剂主治:心血不足,善悲愁怒,衄血,面黄,五心烦热,或咽喉痛,舌本作强。
药物组成:茯神4两,桂心3两,甘草(炒)3两,紫石英(煅)1两,人参1两,大枣20枚,麦门冬(去心)3两,赤小豆24粒。
制备方法:上锉碎。
用法用量:用水7升,煎至2升半,分3服。或每服1两,水煎服。
处方来源:《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黄耆茯神散
功效:主治小儿荣卫气虚,精神不爽,面无颜色,唇口青白,哕逆昏睡,全不思食。
组成:黄耆(蜜炙) 茯神(去木) 甘草(炙) 天南星(炮) 白扁豆(炒黄) 防风(去芦头) 白附子(炮) 肉桂(去粗皮) 山药 白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辰砂茯神膏
组成:酸枣仁(净,去壳) 代赭石(烧醋淬,研) 乳香(别研)各30克(炙) 茯神(去木)45克 朱砂(研,飞)15克 麝香(研)3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用金银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功效: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惊啼,睡不安帖,腹中疴痛。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五引《永类龄方》。
备急千金要方茯神汤
功效: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
处方1:茯神(去木.四两)、独活(四两)、黄蓍(五两)、远志(去心.五两)、防风(五两)、生姜(三两)、甘草(一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牡蛎(煅.一两)、白术(一两)、苁蓉(一两)、附子(一两)
用法:以涝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尽。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处方2:茯神 独活各12克 黄耆 远志 防风各15克 生姜9克 甘草 人参 当归 牡蛎 白术 苁蓉 附子各6克
用法:上十三味,叹咀。以劳水1.2升,煮取600毫升。每服100毫升,一昼夜服尽。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外台茯神汤
方剂功效:安神定志。
方剂主治:风经五脏虚,惊悸。
药物组成:龙骨1两,干姜1两半,细辛1两半,白术1两,茯神3两,人参2两,远志(去心)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独活2两,酸枣仁1两,防风2两。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醋物。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为3服。
处方来源:《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千金茯神汤
方剂功效:泄热止渴。
方剂主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药物组成:茯神2两,栝楼根5两,生麦门冬5两,生地黄6两,葳蕤4两,小麦2升,淡竹叶(切)3升,大枣20个,知母4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下药,煮取4升,分4服,服不问早晚,但渴即进。
处方来源:《千金》卷二十一。
普济方茯神汤
方剂主治:惊劳失志。
药物组成:茯神5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龙骨3两,麦门冬(去心)3两,防风3两,牡蛎(熬)3两,远志(去心)3两,大枣20个(擘)。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分为3服,日2次。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二。
活幼心书茯神汤
方剂主治:心气不足,虚而惊悸,日常烦哭及婴孩生下,羸瘦多惊。惊汗,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濈然。
药物组成:茯神(去皮木根)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2钱,当归(去芦尾,酒洗)半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子母同服。
处方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圣济总录茯神汤
方剂主治:产后虚惊,心气不安。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2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芍药(锉)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锉,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