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有治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的作用,香附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有治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的作用,香附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1、香附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2、香附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3、香附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4、香附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5、香附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6、香附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7、香附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8、香附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9、香附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10、香附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11、香附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12、香附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13、香附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14、香附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15、香附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16、香附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17、香附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一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二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8、香附治元脏虚冷,月经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19、香附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20、香附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21、香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食用方法
香附的食用方法:
香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香附用药禁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香附。
益母草香附汤
功效: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材料: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
做法: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
香附丹
功效:主治小儿牙齿不长。
组成:大香附(刮去皮) 沉香各30克 槟榔 雄鼠粪(烧) 蟾蜍(烧)各15克
用法:捣罗为末,羊髓120克煮烂,和成膏,为丸如黍米大。麝香汤送下10粒。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
香附桃仁粥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
材料: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做法: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过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用法: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香附根酒
功效:主治胸肋胀痛,脘痛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中郁闷。
配方:香附根60克。
制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用水、白酒各250克,浸泡3-5日,去渣。
用法: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香附茶
功效:疏肝理气,调和肝胃。用于慢性肝炎,见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胁脘腹胀痛等症食用。
配方:香附子3克 川芎3克 茶叶3克
制作:
1、香附子、川芎润透,切薄片。
2、把川芎、香附子、茶叶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杯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香附散1
功效: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至腿膝渐肿,行步艰辛,喘闷,食欲不振,似水气状,甚或脚措间有黄水出。
组成: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苏3叶,同煎至250毫升,放温澄清,空腹时服,一日三次。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引陈景初方。
香附膏2
方剂主治:耳中疼痛。
药物组成:附子2枚(去皮脐,生用),菖蒲半两,矾石(烧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麝香(研)2钱,蓖麻子60粒(去皮)。
用法用量:上先将附子、菖蒲、矾石为细末,次将蓖麻、杏仁为膏,次研麝香,同拌匀,丸如枣核大,以蜡裹,用大针穿透,塞于耳中,每日2次。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香附散3
功效:主治脓耳。
组成:香附子(去毛)
用法:研为细末,以棉杖送入耳中,或干掺。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
香附散4
功效:主治皮肤色白木硬之症。
组成:香附1斤,白及4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葱白、生姜汁调服。或再将麸皮炒热熨,随症用。
来源:《青囊秘传》。
香附散5
功效:主治目珠、眉棱骨及头半边痛。
组成:夏枯草90克 香附60克 甘草12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4.5克,清茶调服下,咽干则疼减半,五服全止。
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良姜香附茶
功效:温胃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气滞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高良姜、香附洗净,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为1包,加入适量红糖,装入滤纸包中。每次取1包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饮用。
香附疏肝散
功效: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主治肝郁血滞,疼痛。
组成:陈皮 醋炒 、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 麸炒、芍药各4.5g,甘草 炙 1.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来源:《景岳全书》
香附荔枝散
功效:疏肝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胃脘痛者。
组成:香附酒炒50克,荔枝核煅存性15克。
制作: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10克,每日2次,用淡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