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但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麻黄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
功效与作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但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麻黄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1、麻黄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2、麻黄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滇南本草》
3、麻黄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科学的民间药草》
4、麻黄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5、麻黄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6、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本经》
7、麻黄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8、麻黄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别录》
9、麻黄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本草衍义》)
10、麻黄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1、麻黄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12、麻黄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珍珠囊》
13、麻黄对关节疼痛有效。《现代实用中药》
14、麻黄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日华子本草》
15、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药性论》
16、麻黄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
17、麻黄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纲目》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
食用方法
麻黄的食用方法:
麻黄用法用量:1.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麻黄根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细末扑身。
麻黄用药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
麻黄茶
材料:麻黄1g、杏仁3g、桂枝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发汗解表,止咳平喘,治外感风寒表实所致头痛发热、无汗恶风而喘、身疼腰痛。
来源:《伤寒论》。
麻黄酒
处方:麻黄、木鳖、杏仁、大黄各等分。
功效:主治诸风左瘫右痪,历节走注疼痛。
用法:上以好酒1斗,煎取1升,浸别酒频服。
来源:《普济方》卷九十三引《鲍氏方》。
麻黄散1
功效:主治历节。
组成:麻黄1两1分(去根节),羌活1两(去芦头),黄芩3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半两,黄耆半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持续3-4服。有汗慎风。
来源:《本事》卷三
麻黄散2
功效:主治疹出不速。
组成:麻黄(蜜酒炒) 蝉蜕(焙) 升麻(酒炒) 牛蒡子(炒)
用法:上为末。水煎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麻黄散3
功效: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
组成: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
来源:《普济方》卷三九○。
麻黄散4
功效: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组成:麻黄(去根、节)300克 款冬花(去芦、枝、梗) 诃子皮(去核) 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 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麻黄散5
功效:主治风毒脚气,顽痹无力,言语謇涩。
组成:麻黄1两(去根,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川升麻3分,槟榔1两,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麻黄散6
功效:主治毒气拂郁于内,疹子淹延不出,毛孔尽闭,皮肤干燥;严寒之时风邪袭肺,玄窍为寒所闭,痧疹不得出,目微红,泪汪汪,鼻塞喘嗽,咽肿。
组成:升麻(酒洗)、麻黄(蜜酒同炒)、人中黄、牛蒡子(炒)、蝉壳(去土足翅)。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痘疹全书》。
麻黄散7
功效:主治偏风,手足不遂,失音不语,口眼㖞斜。
组成: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犀角屑3分,前胡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二十一。
麻黄散8
功效:主治风痱。
组成: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禁忌: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
用法:上为末。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竹沥1合半,生葛汁1合,同煎7分服之。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麻黄散9
功效: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
组成: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
来源:《圣惠》卷十。
麻黄散10
功效:主治中风。口面㖞斜,筋脉拘急。
组成:麻黄1两(去根节),芎䓖1两,川升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桂心1两,羚羊角屑1两,酸枣仁1两,秦艽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1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九。
麻黄蝉蜕汤
功效:主治荨麻疹。
组成:麻黄6g,蝉蜕9g,槐花6g,黄连3g,浮萍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麻黄阳和汤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痈疽阴证,其人营血本虚,寒凝痰结,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组成: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麻黄白术汤
功效:主治感风发疟。
组成:麻黄(去节)、官桂、青皮、陈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苏、茯苓、白术、北梗、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用法:每服3钱,加生姜4片,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来源:《直指》卷十二。
麻黄丸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经年不愈,喉鸣喘。
组成:麻黄(去节)2分,细辛2分,甘草2分(炙),款冬花3分,柴胡3分,紫菀3分,茯苓3分,百部3分,枳实(炙)3分,贝母5分,大黄5分,黄芩4分,杏仁6分(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乌豆大。
用法:4-5岁儿每服20丸,每日2次,稍加之。
出处:《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
麻黄黄芩汤
功效:主治太阳经疟,夜发昼愈。
组成:麻黄(去节与根)半两,黄芩(去心)半两,炙甘草半两,桂2钱半。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3盏煎服。
来源:《洁古家珍》。
麻黄饮
功效: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口噤;产后中风,腰背反折,强急疼痛。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洗,焙)3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人参2两,芎䓖2两,当归(焙)2两,甘草(炙,锉)2两,干姜(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0枚。
用法: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来源:麻黄汤(原书卷一六二)。
麻黄紫草汤
功效:主治疮子不出。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组成:麻黄(去节)1分,人参1分,杏仁7枚(去皮尖)。
用法:每服2钱,以水2盏,用紫草5寸,同煎至1盏,去滓,分为3-4服,每日2次。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