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牡丹皮有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但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牡丹皮,牡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有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但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牡丹皮,牡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1、牡丹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名医别录》
2、牡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本草纲目》
3、牡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4、牡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神农本草经》
5、牡丹皮治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6、牡丹皮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滇南本草》
7、牡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8、牡丹皮治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9、牡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10、牡丹皮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药性论》
11、牡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12、牡丹皮治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3、牡丹皮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日华子本草》
14、牡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15、牡丹皮治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16、牡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17、牡丹皮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医学入门》
18、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本经疏证》
19、牡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20、牡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21、牡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22、牡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23、牡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24、牡丹皮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珍珠囊》
牡丹皮别名丹皮,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牡丹皮有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牡丹皮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食用方法
牡丹皮的食用方法:
牡丹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牡丹皮用药禁忌: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牡丹皮。
2、自汗多者勿用牡丹皮,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牡丹皮,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本经逢原》
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组成:大黄(18g) 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来源:《金匮要略》
千金牡丹皮散
功效:主治腹内痈。
组成:牡丹皮3钱,苡仁5钱,桃仁10粒,瓜蒌仁(去壳,去油,净)2钱。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 赤芍3克 木通3克 萆薢6克 花粉6克 瞿麦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药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色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药4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银花丹皮汤
功效:主治慢性湿疹。
组成:银花9-15g,丹皮9g,青蝉蜕9g,黄柏9g,茯苓9g,白鲜皮9-15g,黑山栀6g。
用法:水煎,内服。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柴胡芍药丹皮汤
功效:主治眼病疼痛。
组成: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
用法:煎半杯,热服。
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丹皮柴胡犀角汤
功效:主治狂病,喜怒乖常。
组成:丹皮3钱,柴胡3钱,生地3钱,白芍3钱,茯苓3钱,犀角1钱(研汁),炙草2钱。
用法:水煎,温服。
来源:《医学金针》卷六。
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做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用法: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来源:四圣心源卷九
桂枝丹皮紫苏汤
功效:主治痈疽初起。
组成: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苏叶3钱,生姜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来源:《四圣心源》卷九。
丹皮白茯苓丸
功效:滋补肝肾,主治长期便血、溃脓、泄泻而致阴虚火旺,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组成:熟地240g,山萸肉、干山药各120g,丹皮、白茯苓、泽泻各90g。
制法:上药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9g,淡盐汤送下;亦可酌量为汤剂煎服。
桂枝丹皮地黄汤
功效:主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地黄3钱,当归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温服。
加减: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来源:《四圣心源》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