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高良姜-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高良姜】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是温胃散寒,消食止痛,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高良姜粥,高良姜散,高良姜香附茶,高良姜香附鸡肉汤,高良姜粥......

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是温胃散寒,消食止痛,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高良姜粥,高良姜散,高良姜香附茶,高良姜香附鸡肉汤,高良姜粥,高良姜猪脊骨粥,僵蚕高良姜茶,高良姜双乌暖胃酒。
  
  1、高良姜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纲目》
  2、高良姜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3、高良姜治腹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药性论》
  4、高良姜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本草拾遗》
  5、高良姜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6、高良姜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病,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声)、干姜(炮)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食后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7、高良姜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日华子本草》
  8、良姜,寒疝小腹掣痛,须同茴香用之:产后下焦虚寒,瘀血不行,小腹结痛者加用之。《本经逢原》
  9、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与苍术同用为妙,否则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去湿故耳。《本草新编》
  10、高良姜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蝎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11、高良姜治寒疝湿痹。《广东中药》
  12、高良姜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本草求原》
  13、高良姜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调下。(《百一选方》)
  14、高良姜治胃气疼,肚腹疼痛。《滇南本草》
  15、高良姜温通脾胃。《珍珠囊》
  16、高良姜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元气。《食物本草》
  17、高良姜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别录》
  18、高良姜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19、高良姜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为末,煎汤常饮之佳。《本草图经》
  20、高良姜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21、高良姜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食用方法

【高良姜】高良姜的食用方法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高良姜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高良姜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高良姜用药禁忌:
  1、胃热者忌服。《云南中药志》
  2、阴虚有热者忌服。
  3、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痛,法咸忌之。《本草经疏》
  
  高良姜粥1
  功效:主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
  处方:高良姜半两(锉),粳米2合,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
  用法:以水3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1盏半,去滓,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来源:《圣惠》卷九十六
  
  高良姜粥2
  功效:主治脾胃冷气,虚劳羸瘦,不能下食。
  处方:高良姜3两(锉),羊脊骨1具(捶碎)。
  用法:以水1斗,煮2味,取5升,去骨等,每取汁2大盏半,用米2合,入葱、椒、盐作粥食之;或以面煮(食不)饨作羹并得。
  来源:《圣惠》卷九十七
  
  高良姜粥3
  功效:主治心腹冷结痛,或遇寒风及吃生冷即发动。霍乱,吐利腹痛。
  处方:高良姜6分(锉),米3合。
  用法:上以水2升,煎高良姜,取1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
  来源:《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食医心鉴》
  
  高良姜粥4
  功效:主治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
  处方:高良姜2两(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
  用法用量: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1服。
  来源:《养老奉亲》
  
  高良姜散
  功效:主治小儿冷伤,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欲饮食。
  组成:高良姜1分(锉),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1分(去皮),当归1分(锉碎,微炒),桂心1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高良姜香附茶
  功效:温胃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气滞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高良姜、香附洗净,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为1包,加入适量红糖,装入滤纸包中。每次取1包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饮用。
  
  高良姜香附鸡肉汤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治溃疡病、肝气犯胃、寒邪犯胃、胃脘胀痛、时作时止、时有嗳气、呕吐。
  材料:鸡肉250克,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红枣4枚。
  做法:鸡肉切去肥脂,放入开水中焯过,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高良姜汤
  功效:温里散寒,下气行滞,主治心腹突然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
  组成:高良姜15克厚朴6克当归桂心各9克
  用法:上药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更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高良姜花椒粥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作: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服食可见效。
  来源:《千家食疗妙方》
  
  高良姜粥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和胃,适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之胃脘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呕恶、大便溏薄等。
  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制法:用水750毫升煎高良姜,煎至500毫升,去渣,入粳米,文火熬煮至米熟烂成粥。
  
  高良姜粥
  功效:主治心腹冷痛。
  组成:高良姜15克(为末)粳米90克
  用法:上药用水1.5升,煎高良姜至1升,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来源:《饮膳正要》卷二。
  
  高良姜猪脊骨粥
  功效:主要治疗腰肌劳损寒湿型:腰痛、阴雨天受凉或劳累后加重,喜暖畏寒、重着乏力、不能直立、活动欠佳,苔白滑、脉弦细。
  做法:高良姜10克,苡仁30克,生姜10片,杜仲10克,寄生20克,水煎去渣,再加猪脊骨250克,大米120克,煮粥调味服。
  
  高良姜双乌暖胃酒
  功效:温通经络、暖补脾胃,主治脾胃虚弱、精神疾乏。
  配方:川乌(烧存性)、草乌(烧存性)、当归、黄连、生甘草、高良姜、陈皮各5克,烧酒5000毫升,甜酒2500毫升,红砂糖520克。
  制法:将前7味捣碎,入布袋,待用;另将红砂糖,以水醋各半调匀,去渣,与药袋同置容器中,加入烧酒和甜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来源:《药酒汇编》。
  
  僵蚕高良姜茶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止痛。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
  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15克,加茶叶末6克,置保温瓶中,用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每日1——2剂。
  宜忌:非风寒所致者不宜用。
  来源:《百一选方》

展开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

中药药用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