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荆芥-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荆芥】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荆芥的功效与作用是祛风,解表,透疹,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便血,产后血晕,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荆芥汤,荆芥茶,荆芥散,辛夷荆芥散......

功效与作用

【荆芥】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是祛风,解表,透疹,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便血,产后血晕,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荆芥汤,荆芥茶,荆芥散,辛夷荆芥散,当归荆芥酒,荆芥豆淋酒。
  
  1、荆芥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2、荆芥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3、荆芥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4、荆芥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本经》
  5、荆芥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6、荆芥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7、荆芥治大便下血: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8、荆芥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9、荆芥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0、荆芥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11、荆芥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食性本草》
  12、荆芥治大便下血: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13、荆芥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14、荆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5、荆芥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药性论》
  16、荆芥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荆芥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荆芥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食用方法

【荆芥】荆芥的食用方法
  荆芥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荆芥用药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荆芥。
  2、荆芥久服动渴疾。《药性论》
  4、荆芥反驴肉、无鳞鱼。《纲目》
  5、病人表虚有汗者忌荆芥;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荆芥;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荆芥。《本草经疏》
  3、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苇航纪谈》
  
  荆芥汤1
  功效:主治风热毒气,攻冲阳经,头痛目疼,连绕眉头。
  组成:荆芥穗1两,防风(去叉)1两,甘菊1两,旋复花1两,芎藭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1两,石膏2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零八。
  
  荆芥汤2
  功效:宣肺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壅肺,肺气失宣,症见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喉中如有物哽,咽之痛甚,舌淡,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组成: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
  注意:风寒束肺,或虚火上炎等证,非本方所宜。
  来源:《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荆芥汤3
  功效:主治呕血。
  组成:荆芥穗1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冷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荆芥茶
  功效:祛风止痒,解酲杀虫,主治酒渣鼻。
  组成:荆芥穗120克,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炙甘草各30克,茶叶适量。
  制法:
  1、前六味共研末,拌匀,每次取药末6克,以茶叶煎汤或泡汤送服,每日2——3次。
  2、将上七味共研为末,用滤泡纸或洁净纱布袋包,每袋9克,每次服1袋,沸水冲泡10分钟,温眼。每日2次。
  宜忌: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物。
  按语:酒渣鼻的初期,鼻部中心或鼻两旁发生红斑,表面油腻光亮,逐渐扩大。中期,红斑上有红丝缠绕,还可有针头样的脓疹出现,色渐变紫褐,轻微痒痛。后期鼻端皮肤肥厚变大,称鼻赘。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常与嗜酒有关。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通风寒外束,营血瘀阻而成。或因嗜酒,酒毒湿热重蒸致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毛囊虫寄生引起,有人发现90%以上的该病患者可找到毛囊虫。本方荆芥、防风、白蒺藜、僵蚕均为祛风止痒之要药,杏仁除止咳平喘,能润肠通便。
  来源:《家用良方》
  
  荆芥散1
  功效:主治妇人崩漏腹痛,脉弦浮数。
  组成:生地15克(炒炭); 荆芥15克(炒灰); 白芍4.5克(醋炒); 白术4.5克(炒炭); 当归9克(醋炒); 木香3克; 茯苓4.5克; 血余炭9克; 荷叶9克(炒黑); 败棕灰9克。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加减:
  1、血热,加丹皮炭;
  2、血滞,加延胡炭;
  3、血中气滞,加香附炭;
  4、血气虚脱,加赤石脂;
  5、咳嗽,加桑皮;
  6、气虚,加人参;
  7、阴血虚,加阿胶珠、炒蒲黄;
  8、胃中寒,加炮姜炭,淡盐水炒。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荆芥散2
  功效:主治伤寒2日,头项强,四肢烦疼。
  处方:荆芥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以衣覆出汗。
  来源:《圣惠》卷九
  
  荆芥散3
  功效:主治妇人气血虚损,经候不调,外伤风邪,或内挟宿冷,阴阳不和,经络否涩,致患血风劳,腹中坚痛,四肢酸疼,月水或断或来,面色萎黄,羸瘦者。
  组成:荆芥, 雀脑芎各90克; 当归, 人参各15克; 桂心, 牡丹皮, 羌活, 防风, 桔梗, 大腹子, 甘草, 蒲黄, 白茯苓, 枳壳, 厚朴, 半夏, 杏仁, 款冬花,各22克; 附子(炮), 干地黄, 鳖甲, 白芍药, 北柴胡, 黄耆,各30克; 干姜, 木香,各3.5克; 沉香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个,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荆芥散4
  功效:主治脉痔下血。
  处方:荆芥穗1两,槐花(炒焦)1两,石菖蒲1两半。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日2服。
  来源:《三因》卷十五
  
  荆芥散5
  功效:主治酒色伤心肺,口鼻俱出血。
  来源:《济阳纲目》卷五十九。
  组成:荆芥(烧灰,置地上出火毒)。
  用法:上为末。每服3钱,陈米汤调下。
  
  荆芥散6
  功效: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二钱,陈茶末一钱,生姜自然汁半呷,薄荷三叶,水二盏,同煎八分,通口服。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辛夷荆芥散
  功效:主治鼻渊不止;好饮热炽,风邪相乘,而风与热交结不散,涕泪涎唾下不止。
  组成:辛夷1钱,荆芥8分,黄芩(酒炒)8分,神曲(炒)7分,南星(姜制)、半夏8分(姜制),苍术(米泔浸,炒)8分,白芷8分。
  制法:上锉1剂。
  用法:水2盏,煎至8分,食后温服。
  来源:《明医指掌》卷八。
  
  当归荆芥酒
  功效:活血、祛风、润肤。
  主治:海水成物伤裂皮肤及风吹裂皮肤,痛不可忍者。
  配方:当归、荆芥、防风、羌活各60克,蜂蜜250克,水酒1500毫升。
  制法:上药用水酒煎汤,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水趁温度适宜时洗患处,每次洗10—15分钟,日洗2-3次。
  来源:《本草纲目》
  
  荆芥豆淋酒
  功效:主治风痉。其人本虚,风邪客于足太阳之经,忽尔摇头口噤,背强直如发痫之状,脉缓散而迟者;或蕴热搏于诸阳之经,则脉三部俱洪数。
  组成:荆芥穗4两,大豆半斤(炒令烟出,好酒1升沃之,去豆不用)。
  用法:上用水3升,并酒同煮至一半,去滓温服。
  来源:《普济方》卷—一六。

展开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

中药药用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