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香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香附】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治肝郁气滞,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香附艾叶茶,香附川芎茶,当归香附泡酒,......

功效与作用

【香附】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治肝郁气滞,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香附艾叶茶,香附川芎茶,当归香附泡酒,陈皮香附蒸乳鸽,香附川芎红糖煎,香附当归蜜饮,香附栀子粥。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1、香附治元脏虚冷,月经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2、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 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汤液本草》
  3、香附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4、香附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纲目》
  5、香附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6、香附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7、香附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 (《局方》小乌沉汤)
  8、香附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一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二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香附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10、香附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11、香附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12、香附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13、香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14、香附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15、香附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滇南本草》
  16、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本草衍义补遗》
  17、香附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18、香附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李杲)
  19、香附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20、香附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21、香附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22、香附治崩漏。《汤液本草》
  23、香附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24、香附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25、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本草求真》
  26、香附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27、香附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8、香附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29、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王好古)
  30、香附大下气,除胸腹中热。《唐本草》
  31、香附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别录》

食用方法

【香附】香附的食用方法
  香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香附用药禁忌:
  1、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香附。
  2、香附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本草汇言》
  3、采得香附,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雷公炮炙论》
  4、香附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纲目》
  5、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香附。《本草经疏》
  
  香附艾叶茶
  功效:行气理血,祛除寒湿。主治心气痛,腹痛,痛经。
  组成: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制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150毫升,用文人同煎,待熬至欲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按语:香附功擅调气开郁,李东垣说它能“治一切气”。《本草纲目》认为香附是“气病之总司”,并进一步指出它治气病的配伍是“得参术则补气……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藭、苍术则总解诸郁……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郁气……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上药标准》中治营血不足,香附与艾叶同用,其意即为“治血气,暖子宫。”本茶主治的心气痛、腹痛与痛经,主要也是取其“治血气”,气匀血和,则气血畅通而“通则不痛”。本品主要含香附子稀Ⅰ和Ⅱ、香附子醇及异香附醇,具有止痛,抑制子宫收缩,并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及抗菌、抗炎的作用。
  宜忌:孕妇、气虚无滞以及阴虚血热者忌用。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当归香附泡酒
  组成:当归20克,香附30克,黄酒250克。
  用法:将前二味洗净,浸泡酒中3天,每服15—30克,日 服2次
  功效:疏肝调经;适用于女子青春期肝气郁结而致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者。
  
  陈皮香附蒸乳鸽
  功效:行气健脾,疏肝解郁。急性病毒性肝炎肝郁气滞患者食用。
  配方:陈皮6克 制香附子9克 乳鸽1只姜5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10克
  制法:
  1、把陈皮润软、切丝;制香附子洗净,去杂质,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2、把乳鸽、姜、葱、盐、绍酒、陈皮、香附子放入蒸杯内,加水250毫升。
  3、把蒸杯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4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吃乳鸽半只。喝汤100毫升。
  
  香附川芎红糖煎
  功效:理气解郁,止血调经。
  主治:气滞血瘀型经期延长;症见月经不断,淋漓10余日不净,色黑有血块,排出不畅,小腹疼痛。
  材料:香附10克,川芎6克,红糖50克。
  做法:上3味同时放入砂锅,加入水,先武火后文火煎半小时,去渣取汁,2次/日,早、晚空腹服,1剂/日,连服7日/疗程。
  
  香附当归蜜饮
  功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尤为适宜。
  材料:香附10克,当归尾10克,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蜂蜜20克。
  做法:
  1、先将香附、当归尾、延胡索、乌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
  2、将上述材料同放人沙锅中,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人杯中,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早晚2次分服。
  
  香附川芎茶
  功效:理气解郁止痛,主治因气郁日久以致头痛,痛势悠悠,疲劳则甚,情绪波动时加剧,喜太息,以妇女多见,如神经官能症所致头痛。
  组成:川芎60克,香附子(炒)120克。
  制法:炒香附、川芎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茶叶(腊茶为佳)6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0分钟,取清汁趁热兑入药末6——12克,再盖闷15分钟摇匀后,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肺脾气虚或阴虚血热者忌服。
  按语:此方出自《澹寮方》,用治偏正头痛。方中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平,功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为妇科常用药。《本草正义》说它“最能调气”、“专治气结为病”;《本草述》认为它“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据药理研究:香附具有镇痛、抗菌及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配伍功能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的川芎,长于降火涤烦,开郁行气的茶叶,合理气、行血、开郁、镇痛于一炉,临证用于郁证头痛,每可收良效。
  出处:《澹寮方》
  
  香附栀子粥
  功效:舒肝理气,清热泻火。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配方:香附6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用法:早晚分食。

展开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

中药药用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