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玉米须又名龙须、玉麦须、五蜀黍蕊、棒子毛。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的花柱和柱头。又名玉麦须、五蜀黍蕊、棒子毛。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它还能利水、消肿。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1、利尿作用 :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著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2、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3、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食用方法
玉米须的食用方法:
玉米须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热淋,小便不利等。前者,可与冬瓜皮、赤小豆、马鞭草等同用;后者,可与车前草、连钱草等同用。
玉米须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可大剂量单用,或与金钱草、茵陈、郁金等配用。
若用该品切成短丝,同当归尾粉混和,燃点吸烟,对慢性副鼻窦炎有一定疗效。
玉米须用于鼻衄,齿龈出血,出血性紫癜等。可与生地、白茅根、黄芩等配伍。
此外,还可用于消渴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可单用大剂量煎服。
1、玉米须治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此方我是在似食疗书上看的剂量没有记住)
2、玉米须治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玉米须治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
4、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6-9-15)
5、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6、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玉米须治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10、玉米须治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1、玉米须治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12、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3、玉米须治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6、玉米须治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玉米须茶
功效:泄热通淋,平肝利胆;主治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
材料:玉米须50克。
做法:将玉米须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取汁饮用。
玉米须猪小肚汤
功效:清热去湿,利水消肿。水肿(阳水),症见头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体重而困倦;或湿热黄疸,身目黄色鲜明,小便黄短,口渴身重等。现多用于急性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柯兴氏综合症及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药物中毒性黄疸,高血压病等属于湿热内盛见有上症者。
猪肚: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物质成分,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出两倍多,且脂肪含量少。
材料:猪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红枣10个。
做法:
1、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粉拌擦,用水冲洗,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白茅根、玉米须、红枣(去核)洗净。
2、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
玉米须黑豆猪肉汤
功效:平肝利胆,利水泄热。肝硬化,兼胆石症患者食用。
材料:玉米须30克 黑豆50克 猪瘦肉100克 姜5克 葱5克 盐5克 大蒜10克
做法:
1、玉米须洗净,黑豆洗净,猪瘦肉洗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大蒜去皮切片。
2、把玉米须、黑豆、猪瘦肉、大蒜、姜、葱、盐同放炖锅内,加水50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肉50克,随意喝汤吃豆。
玉米须蜂蜜粥
功效:滋阴泄热 , 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材料:玉米须 50 克 ( 鲜品 100 克 ) , 粳米 100 克 , 蜂蜜 30 克。
做法:将玉米须洗净 , 切碎 , 剁成细末 , 放入碗中备用。将粳米淘净 , 放入沙锅 , 加适量水 , 煨 煮成稠粥 , 粥将成时调入玉米须细末 , 小火继续煨煮沸 , 离火稍凉后拌入蜂蜜即成。
玉米须螺片汤
功效:平肝利胆,泄热利水。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材料:玉米须60克 菜胆100克 田螺肉100克 姜5克 葱5克 盐5克 素油30克。
做法:
1、把玉米须洗净,放入炖杯内,加水200毫升,煎煮25分钟,去渣,留汁液待用。
2、菜胆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田螺肉洗净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
3、把炒锅置武火烧热,再加入素油,至六成熟时,加入姜、葱爆香,注入清水300毫升,烧沸,下入螺片、加入玉米须汁液、菜胆、盐,煮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吃田螺肉50克,随意喝汤吃菜胆。
玉米须菊花茶
材料:玉米须15克,菊花10克。
做法:采集玉米须(干、鲜均可,鲜品用50克),洗净,与杭菊同煎。取煎液代茶饮用。
玉米须炖瘦肉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材料: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玉米须炖猪爪
功效:平肝阳补气血,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材料:玉米须15克(鲜者30克) 猪爪2只 姜5克 葱10克 盐5克
做法:
1、玉米须洗净,捆成一把;猪爪洗净,去毛,一切两半;姜切片,葱捆把。
2、把猪爪放在炳锅内,加入玉米须、姜、葱、盐、清水1500毫升,置武火烧沸,打去浮沫,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食法:每天1次,吃猪爪半只,喝汤。